2024年12月19日,贵州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法人吴某到毕节农商银行毕节经济开发区支行要求开通对公账户企业网银,称用于日常业务周转,无法阐述具体业务内容。工作人员结合账户流水及公司近几年生产经营情况分析,该账户长期未发生交易,12月12日刚申请解除久悬状态,并无网银需求,察觉吴某行为可疑,询问办理网银原因。
吴某称办理网银是为了申请“企业贷”,基于平时对吴某情况的了解,工作人员没有直接询问网银用途,而是巧妙切换话题与吴某沟通,循序渐进引导吴某说出真实情况。
经吴某表述,其在某APP点击“企业贷”链接,接到陌生来电让其添加微信并将公司账户信息发给对方,随后对方告知吴某公司资质良好,因流水与贷款金额不匹配,需要包装流水发放贷款100万元。微信聊天显示,诈骗分子教唆吴某提前准备话术应对银行审核,要求日限额提高为50万元,办理后将U盾寄至指定公司。
工作人员凭借日常业务培训及反诈经验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网贷包装流水”诈骗事件,诈骗分子以对公账户包装流水方能贷款为由,诱骗受害人邮寄U盾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
毕节农商银行反诈联络员了解情况后,及时联系毕节市高新区反诈中心报送线索,毕节经济开发区支行向七星关区小坝派出所报警。民警赶到营业厅后,现场对吴某进行了反诈宣传教育、揭露诈骗分子伎俩,告知其出租、出借、出售银行账户帮助犯罪分子转移诈骗资金的严重后果,吴某幡然醒悟。
诈骗分子利用对公账户实施诈骗,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毕节农商银行始终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与人民性,不断提升员工反诈工作技能,严防账户涉诈风险;强化警银协作,阻断电信诈骗“资金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资金安全。